江西省培训外包公共信息管理平台
首页 > 外包项目 > 其他>秸秆还田时需要注意什么?

其他

秸秆还田时需要注意什么?

项目类别:其他

项目周期:0 (工作日)

技术要求:

项目预算: (元)

项目描述

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改良方式,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:

一、秸秆处理环节

秸秆切碎程度

对于直接还田的秸秆,需要进行适当的切碎。如果秸秆过长或过粗,会影响秸秆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和与土壤的混合程度。例如,在小麦秸秆还田时,应将秸秆粉碎至长度小于 10 厘米。这样的长度便于秸秆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,使秸秆与土壤颗粒能够充分接触。足够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,因为微生物主要在秸秆与土壤的接触面上发挥作用。

对于玉米等高大作物的秸秆,更要注意切碎质量。如果秸秆粉碎不彻底,在土壤中会形成架空层,导致种子与土壤不能紧密接触,影响播种质量和种子发芽。

秸秆含水量调节

秸秆还田时,适宜的含水量有助于秸秆的分解。一般来说,秸秆的含水量应保持在 60% - 70% 左右。如果秸秆过于干燥,微生物活动会受到抑制,分解过程会变得缓慢。例如在秋季玉米秸秆还田时,若遇到干旱天气,可以适当喷水调节秸秆含水量。

相反,如果秸秆含水量过高,可能会导致在堆沤过程中产生异味,甚至出现腐烂变质的情况。在间接还田(如堆沤后还田)时,尤其要注意控制好含水量,避免因水分过多而影响堆肥的质量。

防止病虫害传播

带有病虫害的秸秆直接还田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。例如,感染了小麦赤霉病的秸秆,如果未经处理就还田,病原菌会在土壤中存活,增加下一季小麦感染赤霉病的风险。因此,对于有明显病虫害的秸秆,要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可以采用高温堆肥的方式,通过堆肥过程中的高温(一般可达 50 - 70℃)来杀死病原菌和害虫卵。或者对秸秆进行药剂处理,如用杀菌剂浸泡秸秆,以减少病虫害传播的隐患。

二、还田时间和方式

还田时间选择

秸秆还田的时间要根据作物种植制度和土壤条件来确定。在一年两熟或多熟制地区,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尽快进行秸秆还田。例如,在小麦 - 玉米轮作地区,小麦收获后及时将秸秆还田,然后进行玉米播种准备工作。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农时,让秸秆有足够的时间在土壤中分解,为下茬作物提供养分。

对于一些冬季休耕的农田,秋季作物收获后的秸秆还田时间可以适当灵活安排,但最好也不要拖延太久。因为拖延时间过长,秸秆在田间风吹日晒,营养成分会流失,而且会变得更加干燥,不利于还田后的分解。

还田方式

直接还田时,深耕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撒在田间后,通过深耕(深度一般在 20 - 30 厘米)将秸秆翻埋到土壤下层。这样可以让秸秆在土壤深层分解,减少秸秆在土壤表层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,如与种子争氮等情况。

对于水田秸秆还田,要考虑到水田的特殊环境。可以采用浅水还田的方式,即将秸秆铺在水田表面,然后灌入浅水,让秸秆在水中自然腐烂分解。同时,要注意控制水层深度,避免秸秆漂浮,影响还田效果。

三、配套农艺措施

补充氮肥

秸秆还田后,微生物在分解秸秆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氮素。如果不及时补充氮肥,土壤中的微生物会与作物争夺氮素,导致作物生长初期出现缺氮现象。一般来说,每 100 千克秸秆还田,需要额外补充 0.5 - 1 千克纯氮。可以通过增施尿素等氮肥来满足微生物和作物对氮素的需求。

氮肥的施用时间也很重要。最好在秸秆还田时或还田后不久就施用,以保证在微生物活动旺盛的初期就有足够的氮源供应,促进秸秆的分解和土壤中养分的平衡。

调节土壤酸碱度和通气性

有些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酸性物质,可能会使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。如果发现土壤酸性增强,可以适当施用石灰来调节土壤 pH 值。例如,在酸性土壤中进行秸秆还田后,定期检测土壤酸碱度,根据检测结果适时施用石灰。

同时,要注意土壤的通气性。秸秆还田后,土壤的通气性可能会因为秸秆的存在而发生变化。可以通过中耕松土等方式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,为微生物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,从而促进秸秆的分解。


联系方式

邮箱:

电话:

地址:

文章评论

表情

共 0 条评论,查看全部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热线:17607947778

时间:8:30 - 18:00